超级范文网 > 炒股技巧 > 股票 > 中国重工军民融合嫁接“一带一路”

中国重工军民融合嫁接“一带一路”

   由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团总承包的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,6月3日在青岛交付给挪威企业。作为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养殖装备,该平台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智能养殖系统、自动化保障系统、高端深海运营管理系统。此举被认为是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以及发力“一带一路”的创新之举,也是公司在深远海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突破,也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。

  世界首座大型智能深海养殖设备

  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总高69米,直径110米,它的整体容量超过25万立方米,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,最多可以同时养殖150万条三文鱼,设计死亡率低于2%。该装备可抗海上12级台风,是目前全球首个现代化、全自动智能海上养殖装备,仅需3-7名工作人员进行操控维护。

  武船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智能养鱼平台是为挪威业主在深海养殖三文鱼而建造,针对三文鱼的养殖特点,进行了全程智能化设计。其融入生物学、工学、电学、计算机、智能化等技术,安装各类传感器2万余个,水下水上监控设备100余个,生物光源100余个,投放鱼苗、喂食、监控、捕鱼、清洁等工作都可以实现智能化操作。

  整个装备由挪威方面完成初始设计,由武船集团进行工程设计和建造。据了解,当初竞标这个项目的时候,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同时投标,武船集团的报价其实并不低,但挪威企业在深入了解后,将项目交给了武船集团。

  目前,近海养殖的装备技术比较成熟,但是深海养殖的装备制造还有待开发。据武船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,智能平台上安装的新型旋转门系统能够智能完成渔网清洗、活鱼自动驱赶和捕捉、底部死鱼收集、防虱等渔场主要功能。但是,这一新型的旋转门系统在精度上要求极高,直径110米、重达数百吨的门形框架,在水下环境中,要以中央立柱为中心,在周长300多米的平面上,以毫米级的精度在轨道上自如运转,是个巨大的技术挑战。

  平台结构的大坞搭载过程也是十足的技术活,要将预制好的26个巨型分段节点、13根超长立柱、7个大型浮体分段、1个重数百吨的上层建筑等结构和部件,完美地组合成一个“海上巨无霸”,难度如同“象鼻绣花”。

  据了解,这个“超级渔场”的订单价格大概在6000万美元左右,利润要比造船业高很多。目前,中船重工又从挪威拿到了5台新增订单。业内人士预计,对于海上养鱼平台,近期全球约有100台的需求。

  军民融合嫁接“一带一路”

  武船集团是中船重工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重工下属单位,目前,武船集团的业务板块主要有军工、能源装备、海洋工程装备以及船舶游艇等九大类,“超级渔场”建造项目归属于海工装备业务板块。公司相关人士表示,该项目充分利用武船集团青岛公司30万吨级船坞的制造能力,发挥了公司军工、船舶制造的技术优势。

  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兼中国重工董事长胡问鸣称,在全球造船业陷入低谷的背景下,集团在探索如何利用创新驱动打开新的增长空间,把公司的优势海洋装备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中去,并且引领相关行业的新走向。

  胡问鸣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,军民融合有三个层次,其中之一就是产品层面的融合。

  据了解,武船集团从2014年开始对挪威海洋渔场项目跟踪、竞标,2015年该项目开始建造,用时380多天,攻克众多技术难关,该项目最终在科技水平、建造速度、建造质量方面均达到并超过了业主的要求。

  海上渔场养鱼平台项目的业主挪威萨尔玛集团,是挪威海产品养殖的上市公司,三文鱼养殖量占挪威市场的20%左右,总资产达12亿美元。通过此次深海渔场项目的应用,萨尔玛公司希望成为世界第一大三文鱼养殖企业。

  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领域——智能深海养殖装备市场。武船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挪威海上渔场平台的建造成功,为我国企业全面进入这一市场开了一个好头。

  对于拓展深海智能养殖装备制造的国际市场,胡问鸣谈到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及合作国家有不少国家濒临海洋,发展深海养殖业大有前景,可以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基金等方式支持这些国家购买或租赁这一深海养殖设备,这将是合作双赢的事业。